当前位置:主页 > TP钱包 > 正文

这一平方公里为何“圈粉”年轻人

10-13 TP钱包

驻足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与90多年前的革命先辈“对话”;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VR沉浸式观看“八七会议”;在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走进一个个红色故事中……国庆长假,武汉江岸有这样一平方公里的红色街区,吸引了近25万人次参观,其中有不少青春洋溢的面庞。   武汉是一座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江岸区作为武汉红色遗址遗迹最多的城区,打造了以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为中心的一平方公里红色街区。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探寻红色场馆吸引年轻人的“圈粉”密码。   线上线下有流量   在江岸区胜利街与黎黄陂路的交叉口,屹立着一座三层的西式洋房,清水红砖,尖顶赤瓦。90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共中央的“心脏”。如今,这一平方公里红色景群聚集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等红色遗址遗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此生无悔入华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10月7日,正值国庆假期,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两位武汉高校大学生写下了上述留言,贴在了留言墙上。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红色场馆外排起了长队,场馆内游人如织,或是年轻情侣、高校大学生结伴出行,或是家庭出游,他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拍照,追寻伟人足迹,探访红色故事。 游客带着孩子参观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游客带着孩子参观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不仅是节假日火爆,多个红色场馆工作人员介绍,江岸红色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岸区红色场馆线下接待参观人次近70万,线上接待人次约360万。   来自成都的大学生张艳到武汉游玩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她表示:“刚刚看了电影《志愿军》,很受感动,特意来这里感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如今,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红色游的主角。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徐冰娜介绍,“去年接待观众总量创历史新高,年轻人群明显增多。”   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熊富标看来,红色旅游“圈粉”年轻人,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一个国家越富强,民族越走向振兴,青年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就会越强。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更想通过红色场馆的学习、参观、实践,去了解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   线下有人气,线上有流量。今年8月7日,正值八七会议召开97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将活动搬到了网络平台,通过直播带着网友“云逛”纪念馆,用珍贵的文献资料展现“星火燎原耀荆楚”的动人故事,吸引了百万网友“围观”。   记者打开该纪念馆公众号重温了这场直播,并通过自助导览“云游”博物馆,观看VR基本陈列展等,风云激荡的历史犹如近在眼前。   这是各场馆用好线上平台的缩影。武汉在全市红色场馆开展数字博物馆和线上展览,开通网上“云游”博物馆、直播等多种服务,通过短视频、VR、AR等手段,让红色展览活起来、动起来。   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演绎原创独幕音画剧《蒙达尼之光》。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供图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演绎原创独幕音画剧《蒙达尼之光》。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供图   受众年轻化,红色旅游如何持续“圈粉”?   国庆前夕,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上演。华中科技大学学子依托“伟大的足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展”,创作了原创独幕音画剧《蒙达尼之光》,带领现场观众重温革命前辈百年留学探求真理之路。   “在了解革命先辈向警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她的坚定与内心的赤诚,这种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更让我为之动容和钦佩。”参演学生朱凌一感叹。   “知晓来时路,方能行更远。”华中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向舒渝认为,“生活中迷茫时,在这里可以从历史中找寻答案和力量。”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故事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在这里,你可以是“参与者”“革命者”“追梦人”。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化身“革命青年”,穿越时空感悟革命精神。程楚鹤摄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活动中,学生们化身“革命青年”,穿越时空感悟革命精神。程楚鹤摄   今年初,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融合各方资源,将整个场馆打造为一个剧场,原创沉浸式实景剧《探路——中共中央在武汉》大受游客欢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推出《孩子剧团带你回到1938》实景剧,沉浸式的演出令人们仿佛置身于1938年,观众不禁与演员齐声高呼“保卫大武汉、保卫全中国”……   让红色旅游发挥乘数效应,离不开各方协力。武汉市江岸区持续做好保护、利用、传承,多举措提升红色街区周边软环境,对沿线老建筑“修旧如旧”,力求复原百年前建筑外观原貌,并绘制了《江岸红色地图》,将百年足迹串成线。   江汉大学学生小卫感叹,在这里漫步,能走进一个个红色故事中,在追寻革命先烈伟大足迹中,感受英雄城市的内在力量。   馆校协同扩大“朋友圈” 小志愿者讲解员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讲解。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小志愿者讲解员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讲解。人民网记者 周雯摄   在红色旅游“热”的背后,“打卡式观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热闹的背后,如何走“新”又走“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您知道它出自哪吗?”10月2日下午3点,武汉市江岸区黄陂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周珉宇按时来到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做志愿者。他熟练地戴上讲解器、穿上红马甲,声情并茂地讲解,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他的妈妈付艳红说:“自从当了讲解员后,孩子对爱国的理解更深入了,经常会自发阅读爱国题材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会主动搜资料,补充学习。”   想成为合格的讲解员并不是容易的事。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社会教育专员李岚介绍,小小宣讲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培训和考核后才能“上岗”,目前已累计培养了300多名小志愿者。   “八七红”小小宣讲员、“61号”小红伢志愿者……多个红色场馆通过打造志愿者服务团队,让青少年从被动受教者变为主动讲述者、演绎者,也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其中。   不仅是让青少年当“主角”,各大红色场馆还纷纷“走出去”,通过举办巡展、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拓展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9月19日下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红色文物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市第二中学,现场展示了革命先烈李硕勋在临刑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复制件),高一学生何雨鑫铿锵有力的朗诵,令师生们为之动容。   针对场地、人员、经费等问题的掣肘,各个场馆进行了积极探索。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徐冰娜介绍,该馆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平台优势,开门办馆,探索了一条馆校合作路径,联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二中等20余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并成立高校志愿者联盟,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更好发挥育人作用,离不开各方协力。江岸区积极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纳入全区各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重要学习内容,把红色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教学。   岁月远去,精神永存。国庆假期里,这一平方公里涌动的“中国红”背后,是炽热的爱国情,也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彰显时代魅力的生动诠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lvshiabc.cnhttp://www.lvshiabc.cn/news/gupiaopeizi/1545.html



标签